中国运筹学会 - 中国运筹学会官网

《科普法》修订:为新时代科普工作注入法治动力

2025-02-15 阅读量:3507

2024 年 12 月 2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这是科普法自 2002 年颁布以来首次修订,也是我国科普事业法治化进程的关键一步。

这次修订不仅是对科普工作的完善,更为我们未来的科普工作提供了更明确的法律保障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科普法》修订的三个关键变化

《科普法》的修订为中国科普事业注入了新的法治动力。通过对比修订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到这次修订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清晰和有力的法律支撑。特别是在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方面,修订后的《科普法》带来了三个显著变化:

  1. 科普工作的专业化与制度化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设立专职科普岗位,解决了长期以来科研机构的科普工作由科研人员或管理人员兼职、科普工作不深入、针对性不强、影响力弱等问题。作为中国科学院的科普云平台,中国科普博览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而这个变化将推动更多科研机构设立专职的科普岗位,进一步提高科普内容的专业化水平。

在科普工作者的职称体系问题上,修订后的《科普法》也给出了明确指引,鼓励设立科普职称评价体系。这将为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推动科普事业的专业化发展,并为科研机构招募更多具备专业素质和传播能力的科普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将会对今后科研机构的科普工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1. 科普创作中心的建设与资源整合

新修订的《科普法》鼓励科研机构建立科普创作中心。未来,在新修订的《科普法》保障下,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推动科普创作中心的建设,从而在创作更多高质量科普作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支持全社会的科普工作。

  1.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新修订的《科普法》特别强调了社会力量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社会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科普活动。随着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普作为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事业,也亟需社会各界的支持。

 

展望未来:科普法带来新的机遇

新修订的《科普法》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未来我们将持续在这几个方面不断深耕和探索:

  1. 提升科普内容质量,推动原创科普作品的创作

新修订的《科普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的法律支持,尤其是在建立科普创作中心和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方面,将为我们提供更强的动力和保障,我们也将依托这一平台,创作更多具有战略意义和深度的科普内容。

  1. 激励科技工作者更加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新修订的《科普法》鼓励科研机构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参与科普的机会和保障,这无疑将促进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随着《科普法》修订后对科技工作者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增强,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加入到科普的行列中,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社会化传播。

  1. 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国际科普传播平台

新修订的《科普法》规定有条件的科普组织应积极参与国际科普活动和国际科技人文交流。

新修订的《科普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科普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以文上章来源于科普中国 ,作者王闰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新媒体部主任) 王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新媒体部副主任),转载时有删减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V9ksyGjemCv6BROedYVKDQ